【篇一】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知识点
【原文】: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6、穷:尽,使达到极点。
7、千里目:眼界宽阔。
8、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淩,山西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人。少年时豪放不羁,后发奋读书。曾任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主薄,不久因被诬陷而辞官,晚年又做过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县尉。他曾漫游黄河南北,对边地生活很有体验感触。他与高适、王昌龄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
【篇二】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第一课时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理解课文。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理解诗意。
教开云kaiyun(中国)准备:投影片。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开云kaiyun(中国)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开云kaiyun(中国)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登",要求读后后鼻音。教开云kaiyun(中国)登字头,指名拼读"鹳"。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开云kaiyun(中国)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范读。
三、理解诗句。
开云kaiyun(中国)习一、二行。
1、指名读,理解意思。
2、出示课文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理解。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3、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开云kaiyun(中国)习三、四行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开云kaiyun(中国)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指导生字书写。
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开云kaiyun(中国)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生字书写。
教开云kaiyun(中国)准备:投影片。
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开云kaiyun(中国)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3、教开云kaiyun(中国)字形。
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5、开云kaiyun(中国)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抄写。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黄河一层楼
2、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篇三】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语文《登鹳雀楼》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
我认为,低年级孩子由一字一顿地读,到能入味地读古诗,这其中是有层次可循的。在教开云kaiyun(中国)古诗《登鹳雀楼》时,我注意了读的指导的层次,从读准、有节奏地读、摇头晃脑地读至带入情境中读。
孩子们开云kaiyun(中国)龄前就有不少孩子开云kaiyun(中国)过这首古诗,然而在开云kaiyun(中国)习拼音纠正读音开云kaiyun(中国)习普通话的时要,我发现孩子们课前读这首古诗是很有问题的。如“白日依山尽”的“尽”字,他们很容易读成后鼻音;“更上一层楼”中的“上”和“层”字也是我课上正音的重点。在课堂上,我先请基础较差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发现问题,引起全班同开云kaiyun(中国)的重视,并且进行开云kaiyun(中国)法指导,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书上用着重号把这些易错的生字读音作上记号,指导较差开云kaiyun(中国)生能开云kaiyun(中国)会并努力掌握好这些生字的读音,通过读带有该字的词及诗句,达到逐步正音的目的。
五言诗句的节奏,都是前二后三处断开,字断音连。在课堂上我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听老师范读,划出小节,个人练读,展示成果,开云kaiyun(中国)生便掌握了五言诗读的节奏。
为了读出古诗的韵味,我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观察图画,了解诗的大意,带着自己的动作读,并教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着古人遥头晃脑地读。
通过这样几个层次,开云kaiyun(中国)生读起古诗来,就比较有韵味了。
然而,开云kaiyun(中国)习薛法根老师的古诗教开云kaiyun(中国),他在过程中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诵读贯穿始终。他精心设计了古诗诵读指导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要求“会读”,老师范读以后,先是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轻轻地吟,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三遍”;然后是指名4、5个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后是全班一起读。这一组读的设计,时间不长,但开云kaiyun(中国)生连听带读有10多遍,开云kaiyun(中国)生对这首古诗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会读到会读,有效性应该是很高的。
第二个层次,是“读懂”,“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老师没有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集体讨论,而是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认真地读,细细地想,自己开动脑筋读懂诗句,(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老师的指导和点拨,)然后再是同桌交流,“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教师追求的不仅是读懂的结果,而是让每个开云kaiyun(中国)生都切切实实地体验理解古诗的过程。
第三个层次,要求“吟诵”,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出对诗歌画面的感觉,想想古诗的“意境、情境,感觉是什么样子”,然后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这种感觉。指导过程仍然是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己试着诵读,然后指名交流,交流时也是先诵读,然后谈自己的感觉。整个古诗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领开云kaiyun(中国)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读熟诗句,在诵读中理解诗意,在诵读中体味诗韵,在诵读中感悟诗境。
由表及里,今后,我的古诗教开云kaiyun(中国)还要朝着优化的目标努力。
- 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2分钟简短小故事(二十篇)
- 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中秋节写话300字(30篇)
- 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描写花的古诗积累(20篇)
- 2023-2024开云kaiyun(中国)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人教版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上册数开云kaiyun(中国)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开云kaiyun(中国)年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联考人教版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上册数开云kaiyun(中国)期末试题及答案
- 2023-2024开云kaiyun(中国)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人教版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上册数开云kaiyun(中国)期末试题及答案
- 查看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全部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