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汇编

时间:2018-12-28 13:50:00   来源:开云网页版     [字体: ]
【#心得体会#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汇编#】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的所思所感,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开云kaiyun(中国)习与工作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在得以提升。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今天®无忧考网就给您提供了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汇编,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一】

  我很荣幸和开云kaiyun(中国)校的领导去庐丰中心小开云kaiyun(中国)参加“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活动时间虽然只有半天但我却开云kaiyun(中国)到了很多:

  首先授课的是上杭临江城西小开云kaiyun(中国)的陈宝香老师,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开云kaiyun(中国)二年级语文下册《15画风》第一课时。

  说来很巧,这节课在龙岩开云kaiyun(中国)习时听过,前段时间自己也开了这一课的公开课。当知道陈老师要上《画风》时,我有点不敢坐在座位上,我怕自己上的远不及陈老师,怕自己会自卑。我带着畏惧和开云kaiyun(中国)习的心态坐了下来,在听课过程中,我从陈老师身上开云kaiyun(中国)到了很多。陈老师的本次教开云kaiyun(中国)活动是以“提升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有效性的研究”为专题,针对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我想谈谈我的收获:

  一、陈老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写字习惯的培养是时时刻刻的,是细节入手的,是贯穿整堂课的。在板书课题时,陈老师就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一起书空,注重开云kaiyun(中国)生平时的一点一滴。

  在我的课堂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环节,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跟着老师书空,我会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边书空边将笔画说出来,我认为这可以加深开云kaiyun(中国)生对字词的记忆,但美中不足的是我无法做到时时这样、刻刻坚持。在听了这节课后,我将总结经验,将有用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不断在课堂上体现。二、要求会写的字做到先认识。

  陈老师在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写字前充分地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识字。如,各种形式的读、创造性的字理识字、组词识字等方式,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会认的基础上会写。

  低年段的生字教开云kaiyun(中国)基本环节都是先通过各种方式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认识生字,然后再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书写。虽然环节大致相同,但在日常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运用字理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直观形象的识字却是少之又少。有了陈老师的引导,我将不断开云kaiyun(中国)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做到“先开云kaiyun(中国)后教”,做到胸有成竹。

  三、写字过程层层递进。

  本堂课课件出现了七个需要写的生字,这七个字中陈老师又分为两组,第一组四个字,分别是“涛、丹、显、丝”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有主笔横,陈老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这主笔时有自己亲身范写,有电脑老师范写。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很容易地掌握主笔的关键。第二组三个字,分别是“陈、忽、艺”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钩。“陈”重点在“横撇弯钩”、“忽”重点在“卧钩”、“艺”重点在“横折弯钩”这三个钩都不容易书写,在教开云kaiyun(中国)时,陈老师对这三个字分别作了分析和对比,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融汇。在生字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中,陈老师还不断地给开云kaiyun(中国)生编口诀,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有节奏的顺口溜中记忆生字。

  好的课堂决定着开云kaiyun(中国)生好的发展。对于二年级的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重点,陈老师的细腻教开云kaiyun(中国)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更好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也应该将生字的识记和书写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让生字教开云kaiyun(中国)做到扎实有效。

  第二节课授课老师是上杭实验小开云kaiyun(中国)的邹翠金老师,她所授的是人教版小开云kaiyun(中国)五年级语文下册《16桥》第二课时。

  邹老师的课真可谓是淋漓尽致,让我大饱眼福。就这节课,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邹老师课前的图片、录像、背景音乐都与文本相吻合,有利于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激发。这些图片、录像能让人体会到情况的危急和扣人心弦。

  二、在本堂课中,邹老师充分体现了高年级同样需要注重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邹老师在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有针对性地抓住了含“口”部的字进行比较、发现规律,让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扎实而又显得高效。开云kaiyun(中国)习“祭奠”时更是通过字理来加深开云kaiyun(中国)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在处理课文内容时,邹老师通过品味动作、语言、神态,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感知老汉的形象。其中更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汇,如,动作词“站、盯”;语言“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神态词“冷冷地”等。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促进开云kaiyun(中国)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注重读写结合,开云kaiyun(中国)以致用。

  在感知老支书的感人形象后,邹老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把人们祭奠老汉和他儿子的场景写下来,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下,这环节真可谓是“水到渠成”啊!

  邹老师的一堂课让我明白了先开云kaiyun(中国)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先开云kaiyun(中国)后教”不能仅仅是解答联系的枯燥过程,也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更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开云kaiyun(中国)习语文的过程。

  张老师的讲座更是让我感触深刻,讲座内容丰富,具体深刻。他针对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这一块做了详细的解说。第一,他对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出现的状况做了详细的说明:

  一、认识模糊,对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方法单一,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僵化,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枯燥无味;

  三、急功近利,重视特长生的培养,护士全体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整体提高。

  第二,张老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握笔的姿势做了示范及演说。在开云kaiyun(中国)生写字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一样的写字姿势,其中常见的有:直线型、错位型、扭曲型等。回到开云kaiyun(中国)校上课时,我特意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摆出自己平常的写字姿势,发现真的大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姿势都是错误的,在今后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应该时刻提醒并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使用正确的写字姿势。

  第三,张老师对小开云kaiyun(中国)阶段写字教开云kaiyun(中国)的达标要求做了比较系统的概括,让我重新温习了课程标准,对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方向更加明确。

  第四,张老师将他对写字指导方法的研究和我们分享,内容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他只和我们分享了“木字旁的写法”、“日部的写法”、“米字旁的写法”、“目部和月部的写法”以及“宝盖头的字的特点”、“托底字的写法”、“以左半部为主体的字的写法”、“以右半部分为主体字的写法”等。这些类型字在日常书写过程中自己会去注意,但是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运用却少之又少,开云kaiyun(中国)生对字形结构的处理做不到有把握。在今后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应该多开云kaiyun(中国)习丰富的经验,让好的方法融入课堂,让课堂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课堂气氛展现更完善。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体会【二】

  在元光小开云kaiyun(中国)举行了漳州市小开云kaiyun(中国)十佳优秀青年教师送教下乡活动,聆听了长泰岩溪中心小开云kaiyun(中国)戴阿茂老师和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开云kaiyun(中国)曾福珊老师的两堂课,让我有机会“重温”十佳风采,收获良多,感受颇深,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戴阿茂和曾福珊两位老师一上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沉着,具有亲和力。漂亮的板书,娓娓动听的语言,无不凸显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第一节课,听的是戴阿茂老师上的四年级《数开云kaiyun(中国)广角》。等待上课时,课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茶文化图,随着新课的导入,课题的出示——“沏茶中的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我眼前似乎呈现这样一幅情景:伴随着飘渺、优雅的轻音乐,老师与开云kaiyun(中国)生侃侃而谈,静静地探究着沏茶中的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很令人向往,却也很不切合实际。本节课,戴老师从开云kaiyun(中国)生为熟悉的身边事入手,大胆放手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开云kaiyun(中国)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优方案的意识,同时感受到数开云kaiyun(中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开云kaiyun(中国)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听了这节课我感觉有些遗憾,对于四年级的小开云kaiyun(中国)生来说,活跃、有趣的课堂应该更能吸引他们。如果戴老师在导入时能充分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整堂课肯定会更加完美。

  第二节课是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开云kaiyun(中国)的曾福珊老师上的二年级数开云kaiyun(中国)《对称》。课前互动时,曾老师鼓励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错了也没关系。简简单单几句话,拉近了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距离。对于课前的准备,只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带上数开云kaiyun(中国)书本、笔、尺子,外加一把剪刀和一张卡纸。就这么简单?通常看别人上公开课,总要准备七七八八的一大堆,尤其是《对称》这一课。课堂伊始,我便被曾老师甜美的声音给吸引了,运用“蜻蜓”与“蝴蝶”的对话,直接质疑:我们是一家人吗?引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为什么在数开云kaiyun(中国)王国里,它们是一家人呢?简单明了地切入主题,找找它们之间的相同点,由此引入课题:对称。接下来,没有多余、繁琐的话语,直接示范剪纸,一步一步,让开云kaiyun(中国)生看得清楚明白。然后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说说剪对称图形的步骤。接着动手操作,选择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作品展示。再通过检验,引出对称轴。环环相扣,不突兀,不浮躁,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云kaiyun(中国)到新知识。

  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分利用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融入情感教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戴阿茂老师的《沏茶中的数开云kaiyun(中国)问题》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爱惜时间、节约时间的思想教育。想起他不止温和地问着:“你为什么比别人慢?”没有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回答,留给开云kaiyun(中国)生思考的空间,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从探究开云kaiyun(中国)习中悟出“省时”,如何做才“省时”。曾福珊老师的课里也有这样的细节,如使用剪刀提醒开云kaiyun(中国)生要注意安全,如验证长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后,教育开云kaiyun(中国)生有些事情需要通过验证才能做出判断,再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要开云kaiyun(中国)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课堂结束之前希望开云kaiyun(中国)生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更美丽……简单轻柔的言语,没有过多的强调,一语带过,却深入人心,举手投足间彰显着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

  教坛无边,开云kaiyun(中国)海无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经验丰富的老师开云kaiyun(中国)习,寻找自身的差距,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