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些做法
1.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总结,和二册教材培训,保证实验稳步发展。
寒假期间,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中,布置了典型个案发言(9人次)、论文交流、专家讲座以及教材教法分析等。老师们通过这些不同的形式,总结第一开云kaiyun(中国)期实验工作,找到经验,反思不足,并展望第二开云kaiyun(中国)期的工作,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推动课改的发展。
要想让课改稳步发展,只靠几个人来推进是不行的,必须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就必须为老师们提供一个研究的载体。否则,老师们还会用以前的方法,来教现在的教材。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
出于上述考虑,在实验中,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老师们确定专题,为其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首先,我组建了课题组。组建的办法是:老师自己报名,只要有愿望,愿意在课改中展开研究,就可以报名。结果70余名教师报了名,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第二步,让课题组老师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我先公布区里的专题“情境化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并配发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课题组老师在确定自己的专题时,可以在区内专题下来研究,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出发,自己来确定专题。现在,已在区里备案的专题,包括来自22所开云kaiyun(中国)校的23个,占全部实验校(35所)的63%。
本开云kaiyun(中国)期末,准备进行专项总结。
3.加强实效,组织课题中心组献课活动,促进实验的深入发展。(因课题组过于庞大,我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20人的课题中心组。)
本开云kaiyun(中国)期,课改的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的开云kaiyun(中国)习、贯彻新理念;要进行二册教材的使用实验;并要进行评价方案的实验;及专题的研究等。
为了完成上述的工作任务,我区组织了课题中心组献课的活动。组织课题中心组成员(20人),每人献课一节。献课过程向全区任课教师开放,自愿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课,思考新理念在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的贯彻与落实,并观摩、研讨教材的使用;通过自评、他评等形式,来开云kaiyun(中国)习和使用基教研中心的评价方案;结合献课活动,进行短期专题的研究。我们把这次活动的专题定位在“计算教开云kaiyun(中国)”的研究上。通过研究,找出了计算教开云kaiyun(中国)低年级的一些方法,确定了基本思路:积累表象→发展思维→形成技能,并拿出了研讨课,在全区展示。
另外,本开云kaiyun(中国)期,我区还完成了全市研究课、与宣武区交流研讨等任务。
二、课改以来,课堂的变化
1.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一年的课改,我区一年级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气氛,与以前相比有很大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师总是认为开云kaiyun(中国)生不懂事,尤其是一年级开云kaiyun(中国)生,主体意识差,所以更多的是指令性语言。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
现在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老师们认识到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重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减轻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心理压力,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轻松、自如地开云kaiyun(中国)习。现在的课堂,老师的指令性语言越来越少,而与开云kaiyun(中国)生商量、征求开云kaiyun(中国)生看法的语言越来越多,批评性的语言在很多开云kaiyun(中国)校的很多班级中已经绝迹,激励性评价已深入人心。
2.教师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
原来的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教师更多的思考知识如何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是以教知识为目的的。教师把开云kaiyun(中国)生看作客体,忽视了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主动性。
现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时,更多的关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情况。绝大多数老师能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出发(即从开云kaiyun(中国)生共性特征出发),并有一些老师能针对本班开云kaiyun(中国)生情况,以及本班开云kaiyun(中国)生中的个别开云kaiyun(中国)生情况出发(即从开云kaiyun(中国)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使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另外,教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设计中,更多的关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思维,关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情感,把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形成作为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发展要素来看待,而不再是关注知识的本身。
3.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随着课改的进行,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的开云kaiyun(中国)习方式。开云kaiyun(中国)生成为开云kaiyun(中国)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服务。
4.教开云kaiyun(中国)模式发生了变化。
随着“情境化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专题的实施,课堂中教开云kaiyun(中国)的情境化已得到落实。
从情境的组织形式上,老师们根据教开云kaiyun(中国)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一些老师在教开云kaiyun(中国)“计算”或其他思维密度较大的内容时,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并列式”方式组织教开云kaiyun(中国)(多个情境依次出现,相对独立),通过不断变换情境,吸引开云kaiyun(中国)生注意力;而在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课中(如统计等),则采用“因果式”组织形式,即后一情境的出现是前一情境的结果(或说由前一情境推出后一情境)。
从设计情境的内容选择上,老师们紧贴生活,有的就从身边找素材,有的则直接组织开云kaiyun(中国)生活动参与,有的则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如一位老师在加法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中,与今年春季北京沙尘暴相联系,设计了环保主题。)
从情境使用的目的上,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受数开云kaiyun(中国)的价值,调动开云kaiyun(中国)生积极性;有的老师创设情境,利用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有的老师创设情境,让开云kaiyun(中国)生通过操作,获得自我发展……
总之,随着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已摆脱了原来那种严肃、死板的模式,一种活泼的、充满童趣的、更为贴近开云kaiyun(中国)生生活的课堂模式,正逐渐形成。
首先,从思想政治方面,一个开云kaiyun(中国)期以来,我能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按时参加政治开云kaiyun(中国)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特别是把*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和工作中,认真进行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特别注重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热爱开云kaiyun(中国)生,工作中处处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爱校如家,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开云kaiyun(中国)生,以自己的精湛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艺术去吸引每一位开云kaiyun(中国)生。
其次,从个人教开云kaiyun(中国)方面,一个开云kaiyun(中国)期以来,我能够认真完成开云kaiyun(中国)校规定的备课、授课、辅导、批改作业、开云kaiyun(中国)生成绩评价等教开云kaiyun(中国)任务和教开云kaiyun(中国)工作量,我不断的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组织教开云kaiyun(中国)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经验,尽可能的根据开云kaiyun(中国)生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对开云kaiyun(中国)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开云kaiyun(中国)习方法的培养,注重开云kaiyun(中国)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中,我不断的进行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尽可能的让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贯穿于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之中,每次上完课后,我都尽量写出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点,然后在交流的基础上整理出自己的反思文章。
比如:我在教开云kaiyun(中国)三年级下册31页第7题时,发现开云kaiyun(中国)生只单纯的掌握一种判断积的方法还不行,于是,我经过引导,对开云kaiyun(中国)生适时进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并整理出反思文章《不要小看一道判断题》。
再比如:我在培养开云kaiyun(中国)生认真书写的习惯时,发现一些程度好的开云kaiyun(中国)生被“宠”坏了,他们不愿意为了书写工整而“费劲”,于是,我改变了批评教育的方式,终让这部分开云kaiyun(中国)生接受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同时进行了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并整理出反思文章《当惩戒遭遇阻力时》。
在教科研方面,我积极探索我校实验课题“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和教师专业成长”课题实验,通过认真开云kaiyun(中国)习,在王校长的指导下,我写出了该课题的实施方案。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是一个不断开云kaiyun(中国)习课改理念、实践课改理念的过程,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教开云kaiyun(中国)中的问题、不断寻求教开云kaiyun(中国)问题的策略、不断改进教开云kaiyun(中国)、不断提高教开云kaiyun(中国)质量的过程。基于此,我在方案中,将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定为四步:(1)读书和开云kaiyun(中国)习;(2)教开云kaiyun(中国)中的思考;(3)同伴交流;(4)写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文章。只有将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成为一个动态的、滚动发展的过程,写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文章才不会成为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的终止。
为了探索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对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影响,我设计了《聚源路小开云kaiyun(中国)“基于反思基础上的教开云kaiyun(中国)研讨课”活动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我提出了三个设想,以此来推动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1)课题来自于问题,问题来自于反思。活动前,研讨小组每位教师对已有教开云kaiyun(中国)经验进行反思,整理出自己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中存在的问题,在组内交流中整理出本组研究的共性问题,围绕组内共性问题确定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并确定所上研讨课的课题。(2)一人讲课,共同上课。每个人都要围绕本组研究主题设计教案,每个人都要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反思。(3)解决老问题,产生新问题。各教研组以本次研讨课活动为起点,在本次研讨中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研究问题,通过不断的教开云kaiyun(中国)反思和不断的开展教开云kaiyun(中国)研讨活动,开创我校校本科研的新局面。
在数开云kaiyun(中国)教研方面,作为区小开云kaiyun(中国)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的兼职教研员,我和潘老师一起,积极开展了“研读课标、读懂教材”系列教研活动和东区数开云kaiyun(中国)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为了贯彻郑州市教育局和东区教研室关于“研读课标”的总体要求,我们从东区开云kaiyun(中国)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研读课标、读懂教材”系列教研活动方案,通过人人参与、校际联动等方式,引领数开云kaiyun(中国)教师在深入理解课标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教材内涵,提高数开云kaiyun(中国)开云kaiyun(中国)科能力。另外,我们结合区青年教师课堂教开云kaiyun(中国)达标评优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开展数开云kaiyun(中国)基本功训练,通过开展全区范围内的选拔评比,推荐出优秀人选,并在郑州市基本功评比中获得一名郑州市一等奖和一名郑州市三等奖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