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宗法制姓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3. 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开云kaiyun(中国)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5.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处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7.“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8.“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应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9.董仲舒为儒开云kaiyun(中国)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后代统治者的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这一理论的是
A.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世袭制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在诏书中常用“奉天承运”
10.宋代,儒开云kaiyun(中国)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12.康熙帝特别尊重喇嘛教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主要是
A.加强了汉族与蒙、藏两族的政治联系
B.加快了蒙、藏两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C.缓和了满、汉和蒙、藏的民族矛盾
D.有利于中央对蒙、藏地区的统治
13.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14.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升空,是中国太空计划新的里程碑,太空计划离不开火箭技术,那么中国的火箭技术源于
A.东晋南朝 B.唐朝末宋初
C.元朝 D.明清时期
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开云kaiyun(中国)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开云kaiyun(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16.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开云kaiyun(中国)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开云kaiyun(中国)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开云kaiyun(中国)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17.右图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曲线。你认为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
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C.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
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18.“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19.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 ②马丁••路德 ③米开朗琪罗 ④达••芬奇 ⑤伏尔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⑤
20.法国*处死了王国路易十六,那么处死国王的理论依据是
A.孟德斯鸠的思想 B.伏尔泰的思想 C.卢梭的思想 D.康德的思想
21.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逐步确立
22.16至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殖民活动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美洲新兴独立国家涌现
23.某同开云kaiyun(中国)在收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4.18世纪下半期,英国成为的殖民帝国。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三角贸易”中,英国殖民者从查尔斯顿返回欧洲(即“归程”)时携带的物品可能有①枪支 ②小饰物③象牙④黄金⑤可可⑥烟草⑦茶叶⑧丝织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⑦⑧
25.“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6.《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维护各州的权力 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27.历史开云kaiyun(中国)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是
A.勒索的赔款太少 B.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C.没有资本输出的条款 D.割占中国的领土太少
28.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民忧喜交加的日子:刚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
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 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
C.因有局限无法实施 D.长久实行于欧洲各地
29.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①长途贩运贸易活跃②区域分工明确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④生产社会化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第35题10分、第36题12分,37题18分,共40分)
35.阅读材料: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归纳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3分)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2分)
(3)简析宋朝的“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5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一1800年世界银决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在17、18世纪的杭州,徽商云集,他们与官府关系密切,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米市桥、黑桥俱是米行,孩儿巷、官巷口则俱是布行,清河坊则俱是药行,而铁犁、纺车无从寻觅。参茸、瓷器、龙井、丝绸、西洋奇物则更是无所不有。各行各业,主要买家俱为衙门,米市布行亦在其列。店主兴衰荣辱全依官府,苛捐杂税自不待言,飞来横祸亦未可知。
──摘编自《杭州市志》
材料三 丁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丁之条鞭。地不分上下,一体出银,此地之条鞭。其名虽同,而其实不相盖也。敝邑所谓条鞭者,税粮不分廒口,总收起解,差役则除去三等九则之名,此照地偏派,丁不论贫富,每丁出银若干,地不论厚薄,每亩出银若干,上柜征收,如募应役,而里甲之银附焉。此敝邑条鞭之略也。
──摘自《西园闻见录》卷23
材料四 《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更是规定清政府向侵华各国赔款4.5亿两,并要求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历史必修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材料五 “新大陆的银……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处相隔遥远联络起来,大体上也是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开云kaiyun(中国)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3分)
(2)白银大量流入对当时中国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否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结合材料二、三中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与商业的互动关系说明你的判断。(5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反映了白银流向的哪一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五,白银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 要 思 想
黄宗羲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 要 思 想
孟德斯鸠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 梭
认为人民应当*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分)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6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为什么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1—5:AADAD 6—10: CCCBC 11—15:BDABC 16—20: BCCAC
21—25: ABDCA 26—30: CBABB
二、非选择题(第35题10分、36题12分,第37题18分,共40分)
35.((1)商品经济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人口剧增;独立的商业中心崛起;手工业生产技术及生产率提高;坊市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造船和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已应用于航海,火药应用于军事。(任意写出三点,每点1分共3分)
(2)前者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而后者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
(3)本问分两个层次评分:(考生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一层次,根据已开云kaiyun(中国)知识进行归纳:
①经济:传统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发;(1分)
②政治:重农轻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展;(1分)
③文化:宋明理开云kaiyun(中国)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科举制度限制了新观念的萌发。(1分,答到任何一点即给分。)
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考生能回答以下任意一个方面,即可给2分。
①政治:游牧民族的入侵打断了商业革命的进程;中央集权体制的强化使地方缺少自主性;
②文化:中国是大陆文明体系,缺少海洋文明的进取精神及冒险精神。(每点2分)
36.(1)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通和商路的发展;白银流入西欧,促使金银贬值,消费能力提高,对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的需求扩大;(“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两个点,如果在第l点中只回答“新航路开辟”不得分)。而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国产品需求量不大;(3分)(2)没有。特点:官商经营为主;生活性消费和奢侈品消费为主;政府消费为主。农业和商业的互动关系:赋役征银虽然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但农业与商业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白银主要是官府掠夺的工具,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5分)(3)由从西方流入中国到从中国流向西方国家;对外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导致资金的缺乏。(2分)(4)充当世界贸易的媒介,有利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2分)
37. (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2分)
主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
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或:开明君主制);卢梭——主权在民(6分)
(2)材料一:发展了“经世致及”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2分)材料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2分)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每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