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开云kaiyun(中国)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卫 B.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给
C. 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D. 其衣带中有赞曰 赞:颂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 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俄而表(指刘表)卒
D. 置吾十人于何地 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 文天祥在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 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第Ⅱ卷
四、(23分)(本题以下的答案,均请按照题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分)
译文:
⑵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4分)
译文:
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⑴诗的一、二两句中,一“ ” 、一“ ”、 一“ ”,三字一气而
下,渲染出 _________ 的气氛。(4分)
⑵作者在本诗中主要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 。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 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 。(杜甫《蜀相》)
⑵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 , 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 , 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时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积翁言:“南人无如天祥者。”遂遣积翁谕旨,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积翁欲合宋官谢昌元等十人请释天祥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
至元十九年,有闽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变。未几,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书,言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丞相可无忧者。时盗新杀左丞相阿合马,命撤城苇,迁瀛国公及宋宗室开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开云kaiyun(中国)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是当时进攻广东潮阳地区的元军统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卫 B.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与:给
C. 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D. 其衣带中有赞曰 赞:颂扬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作《师说》以贻之
B. 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 俄而表(指刘表)卒
D. 置吾十人于何地 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B.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终也不会屈服,便与宰相商议释放他;有人把天祥在江西起兵反元之事说出来了,结果天祥没被释放。
C. 文天祥在押期间,决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现了他对文天祥的气节和才华的敬佩。
D. 文天祥临终前曾说:读圣贤书,应做到取义成仁,才无愧于圣贤的教诲。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表现了他高尚的爱国精神。
第Ⅱ卷
四、(23分)(本题以下的答案,均请按照题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弘范遂以客礼见之。(3分)
译文:
⑵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4分)
译文:
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⑴诗的一、二两句中,一“ ” 、一“ ”、 一“ ”,三字一气而
下,渲染出 _________ 的气氛。(4分)
⑵作者在本诗中主要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 。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 _________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 。(杜甫《蜀相》)
⑵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仰观宇宙之大, _________ , 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昨夜西风凋碧树。 _________ , _________ 。(晏殊《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