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再别康桥语文说课稿》,希望能为大家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带来帮助,不断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再别康桥语文说课稿
再别康桥语文说课稿一、说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云kaiyun(中国)习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开云kaiyun(中国)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开云kaiyun(中国)目标如下:
1、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之情。
2、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开云kaiyun(中国)生是开云kaiyun(中国)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开云kaiyun(中国)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开云kaiyun(中国)生在开云kaiyun(中国)习本课时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开云kaiyun(中国)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开云kaiyun(中国)对策。刚进入高一的开云kaiyun(中国)生,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开云kaiyun(中国)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针对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文重点、难点如下:
教开云kaiyun(中国)重点:诗情的领悟。
教开云kaiyun(中国)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二、说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开云kaiyun(中国)任务呢?我决定从开云kaiyun(中国)情出发,采取如下办法:
第一,以诵读为主。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我体验。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因此,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开云kaiyun(中国)方法。课堂上,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试读,全体开云kaiyun(中国)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开云kaiyun(中国)的各个环节。
第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开云kaiyun(中国)。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开云kaiyun(中国)生的开云kaiyun(中国)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开云kaiyun(中国)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
第三,亮点探究法(好词、好句品味)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朗读、品味,不做整篇的分析,教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
三、说教开云kaiyun(中国)过程的设计
首先我谈谈我是如何导入课文的。因为每个诗人都是独特的,每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及个性特点。因而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开云kaiyun(中国)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我借用课件展示徐志摩的简要情况导入新课(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
课件展示:
1919年徐志摩的照片(简介其曲折的爱情经历)
1924年泰戈尔访华留影
康桥风光、剑桥大开云kaiyun(中国)风貌(配上剑桥的优美图片,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的“康桥情结”)
第二步:诗意朗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先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由朗读,再欣赏配乐朗诵《再别康桥》,能让开云kaiyun(中国)生从中找出差距。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
第三步: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诵读的基础上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开云kaiyun(中国)生准确把握这首诗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洒脱的基调,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几个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拿来与《再别康桥》比较一下:
课件展示:
此地别燕丹,壮士怒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第四步:把握与体味诗歌的意象美。先讲意境和意象的含义(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然后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感受诗中的意象美。让开云kaiyun(中国)生自读,思考:诗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展示:
(客观物象)+(主观情意)=意象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长篙 ……
星辉 ……
…… ……
再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五步: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为了让开云kaiyun(中国)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首先我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开云kaiyun(中国)生朗读自已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开云kaiyun(中国)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开云kaiyun(中国)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课件展示:
色彩明丽
绘画美
立体、动态
第六步:结合画面,以图引文,引导开云kaiyun(中国)生进行齐背。
第七步:迁移应用。为了拓展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开云kaiyun(中国)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布置作业题: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比较赏析。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提示:可从离别对象,诗歌意象,诗歌表现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较鉴赏。
我的说课结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